新加坡博物馆手记

新加坡弹丸之地,没有什么大自然的馈赠,不过却有许多博物馆。想要探索所有博物馆的念头其实在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就萌生了,因为各种原因,近一年过去我也只是去过几次National Gallery而已。学校放暑假之后,时间安排更加自由,我决定正式开始「博物馆计划」,每周一座博物馆。

在荷兰的时候,靠着一张博物馆卡走了不少艺术馆、博物馆,但疏于记录,慢慢淡忘了。不想重蹈覆辙,因此,这一次,我决定在这个页面记录我的博物馆计划。

博物馆计划

S.E.A. Aquarium

圣淘沙岛上。

我其实是一个对水族馆提不起兴趣来的人,小时候去海南、韩国、广西等,总是免不了去游览一下水族馆,游览得有了逆反心理。即便如此,S.E.A.依然是对得起它的门票的,从灯光到景观。海底隧道和巨大的玻璃墙,已经时隔很久,不过回忆起来也是可以用「梦幻」来形容的。

是一个适合拍照的地方。

凭借新加坡学生证,National Gallery是免费的(特展可能会另外收费)。

美术馆是新加坡曾经的的政府大厦(City Hall)与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改造、相连建成。在美术馆的一楼可以看到曾经的监狱,而在楼上,有一间展厅用于展示改建的设计与施工记录。

临时展览

  1. 草间弥生展

    第一次来的时候,正好是在圆点婆婆草间弥生的Life Is The Heart Of a Rainbow展期间;但不幸错过了。第二次来时,只剩下令观众共同参与的一个互动小房间《消失的房间》。进入房间的参观者能够使用彩色波点贴纸装饰原本纯白的房间,很受小孩子欢迎。

  2. 印象派的色彩(巴黎奥赛博物馆)

    展出的作品多样性很高,有Pissaro、Renoir,也有Monet的一幅睡莲,以及一系列点彩作品。毕竟,奥赛博物馆的印象派作品藏量全球最多。

    “印象派”最初本是一种嘲讽,说19世纪的这些画家根本不懂得绘画,而仅凭印象作画。印象派画家不再追求“真实”,也不再掩藏笔触,细看甚至有些粗犷,而更在意留住一瞬间的光线、色彩、感受,追求对颜色的表现。阴影不再是阴影,而只是一种别的或许更深的颜色;细节看起来或许“莫名其妙”,但合起来却恰到好处。

    展馆还展出了当时印象派的一系列色彩学研究。

2.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National Museum位于新加坡管理大学旁,福康宁公园Fort Canning Park边。

国家博物馆非常详尽地介绍了新加坡的历史——从大概14世纪时被元朝记录中的「淡马锡」开始,到被马来人所统治、被欧洲人殖民、被日本侵犯,一直到如今现代化的新加坡。这一段历史进程大概非常令中国人熟悉;早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东亚诸国就已经共享着近似的遭遇——谁都逃不过历史潮水的裹挟。

新加坡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里没有良田平原,气候湿热,早期居民是以船为家的「海盗」。直到被航海家们发现,才因着连接亚非欧的枢纽位置、天然的良港,迎来了移民与殖民者。葡萄牙的商船从这里开过,荷兰人借道前往爪哇,然后来自英国的Stamford Raffles爵士将这里变成了自由的贸易港,使它繁荣兴旺。

这一段「沦为」殖民地的历史对新加坡而言谈不上屈辱——这本来是一个缺乏归属感、缺乏本地意识的地方;相反,来自英国的莱佛士爵士与历任驻扎官都赢得了新加坡居民们的好感。直到今天,新加坡人仍以莱佛士命名学校、酒店、商场,甚至把来福士广场开到了中国各地。

岛国总是身不由己的。英国人带来了鸦片的合法买卖,而中国海员带来了吸食鸦片的习惯;来自欧洲的太太们在新加坡喝下午茶,而黄包车在新加坡与在民国城市一样流行。印度人在新加坡加入他们的革命,孙中山在新加坡策划中国的革命,民国的中文教材在华侨学校流传开来,鼓励中国人用国货;共产党人在新加坡散发传单,传播马共思想;而长期居于新加坡的移民们的本地意识也逐渐萌芽。42年,新加坡被日本占领,改名「昭南」,经历了短暂又黑暗的3年又8个月的日据时期。近代的新加坡几乎浓缩了整个东亚历史,可以从中窥见那时世界的混沌混乱。

布展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博物馆其实稀有文物不多,展出的照片、文献和影像资料居多。但是,它沉浸式的布展方式使人犹如在看一部身临其境的多线叙事史诗电影,一楼的历史展馆着重于宏观叙事,二楼生活展馆则从生活细节入手,讲述者冷静又缓缓道来,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故事,其中暗藏的波澜壮阔留待观者想象。

临时展览

Signature Art Prize

一个亚洲的当代艺术奖决赛展览,观展后,观众有权进行投票。

一切艺术都曾经是当代艺术,因此,每一次看当代艺术展都感到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比起各大艺术学校的毕业展,这里的十几件(组)作品显然更加完整、完善,具有更深入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形式越发复杂,需要作者提供文字说明以自我阐明(当然,文字本身是创作的一种形式)。由于涉及到的文化多样,例如印尼的传统故事、日本的战后重建、泰国近几年的南北分裂,如果没有讲解,对观众的理解力、知识面是一种考验,或许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到艺术家的情绪,而不知其所以。这大概也是一种艺术的「国界」罢。

3. Art Science Museum

我完全低估了艺术科学馆的火爆程度。重复一下官方的提示:如果准备周末前来的话,请在网上预订好e-ticket。门票不便宜,最近的三个展的full-ticket,仅学生价就要22新币。

  1. 永久展——Future World

    这一部分的展览是和TeamLab合作的。一进展厅就是翻滚着不停歇的大海。和National Museum的dome非常类似(同样由TeamLab制作),环形的巨大屏幕,展厅中央是好多个懒人沙发。有人就这么躺着看起了视频,真是非常惬意。

    Future World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在ins上看了看TeamLab在日本的展出,决心有机会一定要(约上会拍照的小伙伴)去看看。

    Future World是一个非常适合孩子和同心未泯的大龄儿童活动的地方,是一个科技、艺术融为一体的游乐场,能坐着滑梯从花中滑下来,能自己画一辆小车、让它开过城镇;画一只动物,看着它爬过花园;画一只鱼,看着它出现在海里。灯光五彩斑斓,美轮美奂。

    1. 漫威十周年展

    2. Wind Walker

      一个荷兰大叔设计了可以靠收集风能在沙滩上行走的大型「动物」——Wind Walker。

4. Red Dot Design Museum

红点博物馆去年(2017)搬到了滨海湾,位于从车站到走Marina Bay Sands的必经之路上。

红点依然开放展厅。不过从商店里望了一眼展区,几乎都是展板,稍微有点失望,和当时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展出的红点设计展的规模、质量大概无法相提并论。等下一次有时间再去看看。